織夢非遺,“天才媽媽”設計共創計劃走進貴州 |
為更好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,以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》中提出的“啟動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”為指導思想,7月19—23日,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“天才媽媽”項目在貴州省舉辦2022織夢非遺·“天才媽媽”公益探訪活動。這一活動以推進非遺文化公益賦能激發基層女性內驅動力、推進我國鄉村治理現代化創新發展為目的,得到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傳媒中心、北京751園區的大力支持。
“天才媽媽”項目組與中國紡聯傳媒中心、北京751園區一同攜手度兮、繭跡、BOTTLOOP抱樸等品牌企業的設計師,非遺傳承專家及智慧城市綜合開發專家、夢想工坊所在州市級婦聯及非遺帶頭人等參加了此次公益探訪活動。
大山里的天才媽媽們
在貴州,小伙能歌善舞,姑娘更是心靈手巧,用針線、畫筆傳承著古老的故事,但夢里的未來卻只能藏于深山中不得識。隨著老藝人的辭世,民族手工藝一度出現斷層,自然傳承嚴重衰落。
但是在貴州大山里,有這樣的一群人在用自己的努力守護傳承著寶貴的非遺手藝,她們在有限的環境中,積極尋找新的出路。
![]() ![]() 她是14歲就開始參加刺繡比賽,十幾年堅持如一日,帶著家鄉姐妹奔赴刺繡事業的苗族母親楊麗;她是遇上"楓香染",由美術老師跨界非遺傳承人的冉光津,已帶動當地200多名女性就業;她是放棄大城市高薪,返鄉創業的侗寨女子楊成蘭,整日與染缸為伴,創新產品已遠銷海外……她們不只是母親,更是非遺手藝傳承人,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——“天才媽媽”。
![]() ![]() "天才媽媽"項目的初衷是通過非物質文化幫助女性在家鄉就業,解決大山女性切實的就業需求。截至目前,“天才媽媽”公益項目已在全國建立了20家夢想工坊、3家非遺展示體驗中心,覆蓋蠟染、黎錦、皮雕、刺繡等多種非遺手工藝,累計幫扶6500多名低收入女性居家就業,輻射帶動6萬人次受益。
共益共生,一起編織多彩的夢
為更好地打通非遺手工藝可持續發展的閉環,讓媽媽們的手藝和供應鏈更有機地融合,為大家提供更優質的手工藝創新產品,本次公益探訪團隊專程深入劍河縣錫繡&紅繡、榕江縣侗布和惠水縣楓香染夢想工坊進行了調研考察。
看到有這么多的專家和設計師能夠走進工坊,媽媽們都非常開心興奮,現場紛紛展示了自己的“指上功夫”。才華橫溢、技藝精湛的她們,有著異于常人的堅持與專注,令來訪的嘉賓紛紛表示打從心底感到欽佩。
![]() △劍河縣錫繡夢想工坊帶頭人 王亨石
![]() △劍河縣紅繡夢想工坊帶頭人 楊麗
![]() △榕江縣侗布夢想工坊帶頭人 楊成蘭
![]() △惠水縣楓香染夢想工坊帶頭人 冉光津
經過幾天的現場交流學習,探訪嘉賓們根據媽媽們所提到的發展中遇到的難點、痛點以及未來發展規劃的暢想,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方案。非遺手工藝的發展,首先應考慮從產品設計端進行賦能,加大設計創新力度及傳統紋樣的應用,通過多元的合作模式,讓傳統手工藝有更多的機會煥發新生,讓媽媽們能夠參與到產品制作中來,成為共創者,獲得一份收入。
打造非遺創承新引擎,為鄉村振興護航
產業興旺,關鍵是發揮地區產業優勢,挖掘、培育和壯大優勢資源?;顒又?,探訪嘉賓與非遺傳承人及婦聯代表就貴州非遺文化產業建設的發展,進行了深入對話和交流。
![]() △研討交流
針對“如何實現在消費級市場的認可”,探訪嘉賓們給出了自己的建議:從微觀層面應具備品牌包裝意識、CEO思維;中觀層面應與外界積極溝通,借鑒飛地產業園、前店后廠模式,從產品端整合資源與外部進行充分對接,在本身產品上附加更多“時尚、服務”標簽;宏觀層面應該具備企業化協調機制,將資產、資歷、資源統一調配,多方面協同發力帶動產品市場化。
![]() ![]() 在2021年“天才媽媽”公益探訪成功舉辦的基礎上,2022年“天才媽媽”公益探訪走進貴州夢想工坊的設計師們,將根據非遺手工藝進行產品創新設計,進入銷售渠道,實現商業轉化,反哺公益,形成“天才媽媽”項目可持續發展。品牌企業則根據自身情況進行結合,多方共同努力針對非遺產品開展產業化融合模式,以及探索更多幫扶方式。
未來,天才媽媽項目將不斷創新升級,由原來的非遺保護機制向非遺品牌化戰略發展,在保障產品品質的前提下,打造品牌核心競爭力,走出一條極具特色的“鄉村振興”高質量發展之路。 |
相關文章 |